2007年6月7日 星期四

枯葉模樣的香皂


把香皂製成一片片枯葉的模樣,洗一次用一片,兼顧衛生又不浪費。

香皂的造型常常是一塊塊的,而且總是大大的一塊,要很努力的用才用的完。我常想,如果很久才用的完,那麼廠商賺什麼?我想從廠商的立場,談談關於成本與定價如何與商品設計結合,讓廠商能多賺一點(在商言商,我比較偏向不由消費者角度看事情,做這種事的人已經夠多了,廠商生存是很不容易的)。

商品若消耗太慢,不利於市場流通及廠商資金的週轉,但是消費者卻要「俗又大碗」。兩者衝突的情況下,為了迎合消費者,香皂還是得做的大大的一塊。基本上這很合邏輯,因為香皂是日用品,消耗量大,大塊才划算。

只是,現代人的清潔用品不會只有一種選擇:心情好的時候換另一種味道;或是偶爾按按乳液型的香皂。一塊香皂要用到皮包骨,應該很少見了吧!還沒用完之前早就已經丟棄,換了新歡。這是現代消費的型態,選擇多樣以致於每樣都用不完。其實,香皂原料的成本不高,即使丟掉也丟不了多少錢;然而,這樣是浪費資源。

枯葉的設計很不錯。某種衛生的理由,有些人不喜歡用別人用過的香皂。做成小小的一份,像是自助餐,每次取用獨立的那一份。廠商可以花較少的材料生產,因此,售價就可以訂的低一點,但可以訂得比同樣份量產品的價格高一些些,以彌補製造時的困難度,這樣的話,消費者還是會覺得划算,而廠商又可以多賺一點。同時,量少消耗快,流通就快,廠商又因此獲益,一舉數得,這才是真聰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