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9月14日 星期日

天空之橋與道


我們常用「你走你的獨木橋,我過我的陽關道」來表示彼此間沒有瓜葛;但是,馬來西亞蘭卡威的天空之橋 (Sky Bridge)與美國大峽谷的天空之道 (Skywalk)卻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

馬來西亞蘭卡威的天空之橋於2004年啟用,比美國大峽谷的天空之道還早三年。這兩者都是利用自然的景點,建造令人驚悚的建築物,讓遊客由高處往下俯瞰。蘭卡威的天空之橋顧名思義就是一座橋,只是跨越的是兩個山巔。有趣的地方就在這裡:橋的形狀不是直的,而是圓弧狀。除了兩端的支撐點外,另有一根支柱,由鋼索支撐這座橋所偏移的重心。融合設計感和工程技術,讓這座橋更有看頭。


天空之橋與道讓我有三個想法:


第一、建造讓人俯瞰大自然的建築物,是一門不錯的生意。大峽谷的天空之道「過路費」就要美金25元。對自然影響最小,卻能享受自然,是當今最上道的生意。
第二、橋幹嘛一定得是直的,轉個彎,視野更美。
第三、這麼高的地方,我死也不會上去,因為我害怕。


天空之橋 (Sky Bridge)與天空之道 (Skywalk)隨處關鍵字可查。

2008年9月13日 星期六

車門新技術

汽車車門開合的方式,似乎鮮少革新,除了一些名貴的車種外。這些名貴汽車車門開合採用的多半是「上開門」的設計。「上開門」顧名思義,就是車門向上高高翹起,像海鷗展翼的就稱為「海鷗翼門」;像剪刀般只繞一點移動的,稱為「剪刀門」。

一般車門開啟得佔用橫向空間;即使是「上開門」也要佔用「天空」的空間。一種新的概念成型了。開啟時,車門往底盤方向滑行,並隱藏起來,像是滑蓋手機蓋子的動作,使得開合不再佔據橫向或是天空的空間。

看影片示範就知道。

2008年9月4日 星期四

空間魔法
















乍看之下,它只是一個箱子;打開來,超乎想像的創意盡在裡面。

Casulo是2007年德國KISD設計學院學生Marcel Krings和Sebastian Muhlhauser的畢業作品。對於經常四處奔走暫居、一年到頭搬好幾次家的游牧民族,這項作品正好提供一個完美的行動方案。

箱子裡面有一組衣櫥、一張桌子、一張可調整高度的椅子、兩張可兼儲物櫃的椅子、六層的書架與一個有床墊的床等等,多達8件,足夠滿足一個SOHO族的家具需求。

組裝這件傢俱只需10分鐘,而外箱也可以當做家具的一部分,沒有多餘的包裝或浪費。還原與組裝一樣簡單,搬遷也可以自己來,兩個人就可以抬起所有家當,不需要搬家公司費心,十分符合環保簡單的生活態度。

設計者認為,casulo是為了要去適應一個更加流動的生活方式,提供一種發明和實現的機會,否定任何外在的、浪費的包裝,讓搬家也可以是一種樂趣,把移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。

而我認為,這兩個人非得要有極精巧的空間感不可,否則無法把空間做充分的利用。家具的結構問題也不能忽視,不然的話椅子一坐就垮,那就中看不中用了。

觀賞驚奇、創意的現場組裝影片在這裡http://tw.youtube.com/watch?v=OYCTcPkIIBI

2008年9月2日 星期二

被跟的需求

我覺得「人」真是有趣,總是可以發掘出某種存在、卻潛在內心深處裡,不容易被發現的心理需求。不知道有沒有人和我有相同的體會。

「被跟」是不是一種需求?

誰需要被跟?名流需要。為了安全理由,保全人員跟著。需要粉絲跟著,不然的話人家以為你過氣了。千金小姐需要。為了隨時需要人家伺候,丫環要跟著。男人有時會扮演這個丫環的腳色。
「紅樓夢」裏賈母、王鳳姐身後總是有那麼一大群人,即使她們從這間屋走到隔壁那間屋去,也會有一窩蜂似的人跟在後面,好像一條尾巴似的。這就叫做「排場」。

所以「排場」是不是人潛在內心的一種需求?如果是的話,現在不必是名流,或有錢人就能享受。

荷蘭的設計師Jelte van Geest所設計的椅子Take A Seat,透過每人獨有的圖書館證上的RFID,可以驅動一張或一群專屬的沙發椅緊緊跟著你,走到那,找到書就能馬上坐下來,再也不用去找位子,而且也不怕離開位子一下就被人佔去的問題,因為這是你專屬的椅子,夠有排場的。一旦離開圖書館後,椅子還會自動歸位,神奇吧。